林逸言妈妈的专访上半部分请见:祝贺7岁华裔儿童林逸言在美国国家级作曲比赛中获奖!专访逸言妈妈(上)
专访逸言妈妈(下)
慢兔:谢谢你上次精彩的分享和见证,让我们知道逸言的成长故事。我知道逸言和哥哥都已经实现了中文的自主阅读,这对很多海外家长们来说,应该是孩子学中文的主要目标了。据我的了解,你们生活的地方,华人并不是很多,所以并没有很好的中文环境。我想知道,是什么促使你推孩子学习中文的呢?
逸言妈妈:总的来讲,我觉得呢,我们这些ABC的小孩子在美国有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。他们没办法认清他们自己的身份。我觉得,作为第二代的移民,如果不会中文的话,他们会感觉里外不是人。他们不能完全的融入到美国社会里面,因为毕竟他们的长相等各方面都是跟别人不一样的。而且我们作为父母给他们提供的文化背景也不同。
所以当他们对于自己父母的文化来源能够掌握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,他就会有sense of belonging 就是归属感吧。这时候有人叫他 Chinese,叫他中国人,他就不会觉得奇怪。要不然你叫他 Chinese American, 他就会觉得我跟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呢?一点儿关系都没有。
另外就是我妈来我们家,如果我们家的孩子连中文都说不清楚,老人家可能会心里很难受的。还有现在我们家读圣经,都可以用中文读。不用说小孩子不懂中文就必须读英文。我们每天一起读圣经,一人读一句,都读得很流利。
而且我觉得中文是我们自己文化的根,我希望他们讲中文的时候,语调是对的,千万不要讲怪腔怪调的外国腔的中文。现在的话,因为他们对中国的这些东西不陌生,而且现在两个小孩都蛮喜欢读中文,我觉得就很满意了。
慢兔:两个孩子学中文这方面有什么经验教训吗?
逸言妈妈:中文方面,其实我在逸言身上花的时间真的不是很多,因为他是一个比较能够自主去学习,然后比较快能够掌握的孩子。从他和哥哥身上得到的一些经验就是,一定要早识字。对于在美国长大的这些ABC的孩子,我认为在k之前,一定要已经进入初步的阅读。因为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本来就是三岁前或者是六岁前。在k之前,孩子的英文,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来讲,可能都还不算是母语,所以那个时候非常关键。我们家的两个孩子,老大是两岁就开始识字,而逸言是一岁就开始识字。
当时我周围完全没有人在弄中文,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摸索。我总结出来,真的是失败,跌倒,不停地调整。其中有两套教材对我们影响比较大,一个是《中华字经》,一个是王鹏校长的《高效中文》。
我自己自制的识字卡片到最后就发现是很难再继续。我给我家老大就换到了《中华字经》。《中华字经》一共是四千字,不重复。所以学习,特别是用做复习还是蛮有效的。现在,老大已经不念中华字经了,逸言我会让他一两个月就全部再复习一遍。复习的方式就是拿了《中华字经》读,但是不按顺序念,有时是倒着念,或者从下往上念,这样子确保他不是背的。
我曾经给《中华字经》的网站写过两篇总结,其中一篇附在下面,给你看看。
=======
http://www.miktamchinese.com/ethantestimony.php
《坚持就能成功!- 逸信学字经经验小结》
逸信于2005年 2月底出生在罗德岛州。在逸信2岁时候我就比较持续地按照杜曼方法开始用中文字闪卡来教他汉字。到了2008年底,他大约认了700多个汉字,有70-80%已经熟记,但是始终无法进入阅读阶段。
大约在08年11月有朋友把中华字经的网站介绍给我。我就开始教逸信读背字经(也就是所谓的”鲸吞”)。我刚刚开始也没有买任何教材和学习工具,只是把课文写在硬纸卡上。没想到没有一两天,他就能看着卡片读出第一课来。再过一两天,他就能跳着句子读。这当然也和他在此之前认了近700个汉字有关。慢慢地他也能认得里面的一些生字,甚至一些难字(比如”乾坤”)。所以我在08年12月买了中华字经学习机套装,也买了同步阅读和培优阅读。
但此时我们也开始了长达2个月的国际旅行,所以中华字经的学习也先放下了。我在旅途中,带上了4页印有中华字经前1000字的打印纸。我也就是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给逸信念念,有时候也让他看字念。到了回美国时,也就是09年2月中旬,他居然将这1000字读背了下来。
回到美国后,我开始让逸信用学习机点读识字。但是我发现没有字卡不行。所有的字放在课本里他都能认(因为有上下文 ),但是有些字单独拿出来就不认得。于是我就买了识字卡。
从3月6日收到识字卡开始,我就开始执行我自己制定的中华字经学习计划。我的第二个孩子预产期在09年7月中旬,所以我个人希望逸信在这之前能有一个飞跃,也就是能够进入阅读阶段,并且能够至少完成中华字经前两千字的1-3级字。
我的第一步就是把字卡分成32字一摞,并把它们装在zip bags里。每张字卡,我都写上第几册,第几课,第几部分。比如第一册第一课,我分两袋装,第一,二部分我会依次写”1.1 (1)”和”1.1(2)”。 我还在每张卡片上标明这个汉字的级数。比如乾坤有序的”有”是一级字,我就标”1.1(1) – 1″. 这样在做游戏时候和复习时就一目了然。我还在1-3级字背后写上包含这个汉字的那一句4字字经。孩子们记忆是用联想的,所以4字字经就是桥梁。这样省去翻书的时间。我发现只要有后面的4字提示,逸信认得95%的字。虽然这些步骤花去很多时间,但是后来证明效果非常好。
在第一次学习的时候,我在袋子上用permanent marker写上日期,并且写上下一次最佳的复习时间(分别是间隔1天,3天,7天,14天,28天)。比如第一次学习在5/1, 接下去的最佳复习时间就是5/2, 5/5, 5/12/5/26和6/23。
这些都是些准备工作,接下来就是如何学习啦。因为已经都背了一千字,所以朗诵部分就跳过去,直接进入识字。第一次学习使用填空,就是把4-6级字摆好,让逸信填1-3级字。因为有了以前的几百个汉字的基础,逸信已经认得近一半的1-3级字。填空通常在几分钟内就完成。字填完后,就读一遍,然后开始玩我们自己设计的游戏(字仍然按顺序摆好)。我和逸信互相考字在哪里。我通常会故意指错字,这样他其实就同时复习了2个字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也顺便认了一些4-6级字。孩子们很喜欢做小老师,这样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。在这之后,我会把难字收到袋子里,剩下的1-3级字打乱,让逸信把会的字挑起来给我。这中间的过程,可以任意加入游戏元素来保持孩子的兴趣。我总是让他自己出主意,当然最后要我同意。比如说,他要是认对了,他就可以摆上一个小玩具。有时候他会说,”我认对一个字就打一次皮球”。我何乐不为,这样岂不是劳逸结合? 虽然有时候太花时间,但是我觉得值得,因为他不认为这是学习,而是玩耍。在他创造不同游戏的时候,也同时开发了他的想象能力。剩下不会的字,我就让他看后面的4字字经提示。实在不会就翻课本。再不会就放一边,等下次复习时候再认。当然有时候 也看情况,如果有些字实在困难,也没兴趣就放一边,等下次有精力和兴趣就事半功倍了。
我们每天除了认新字,还同时读背第二大册的课本,大约每天2页(48字)。另外要根据每个袋子上的最佳复习时间来复习学过的汉字。加上做游戏的时间每天大约花2个小时。因为学习与游戏结合,所以逸信一点没有抗拒。读阅读材料时,有时他比较难以安静下来,我总是以一个大的奖励做结束,比如看20分钟电视,或者之后带他去公园玩,或图书馆。
我们最开始时候进度快得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。几乎平均每天认64个字,但是周六,周日跳过。3月6日到3月30日认完第一册(前1000字)的1-3级字,掌握率达80-90%。并在此期间完成了所有的启蒙阅读和同步阅读材料,还读背了第二册(即第二个1000字)。逸信的阅读能力突飞猛进,有时候已经可以不用指读(虽然有时还是跳行)。
3月31日到4月25日认完第二册(第二个1000字)的1-3级字,掌握率比第一册低,可能勉强到80%。这时积累要复习的汉字 多了。同步阅读的难度也增加了,因为多了很多难字。这段期间,同步阅读无法跟上。逸信更愿意读培优阅读,所以就开 始加入一些培优阅读。阅读能力没有非常显著的进步。 这段时间每天的学习时间减少了,大约1.5小时。
3月31日到5月1日读背了第三册(即第3个1000字)。
4月26日到5月10日认完第3册的前500字中的1-3级字。掌握率维持在80%。 相当勉强地完成了第2册同步阅读。
我觉得已经到了一个时候必须要慢下来,增加更多的培优阅读,花更多时间巩固旧的内容。
在总结这几个月来的经验,我觉得有几点特别重要:
1. 要有一定的计划,但是计划可以灵活地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来调整。
2. 详细记录学习进度,以便阶段总结和调整新的计划。
3. 使整个中华字经的学习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个习惯(routine),并且让孩子在结合游戏时候适当起主导,提高其积极性。
4. 认字和阅读双管齐下,但不一定要完全同步。
5. 最重要的是,家长要坚持,即使碰到瓶颈也不泄气。我个人认为只要坚持(主要是家长方面),大多数4-8岁孩子都 能借着中华字经掌握基本的中文阅读能力。对一些孩子,他们可能要花长一些的时间,有些的时间相对短些。
后话,如果有条件的话,可以尽早教婴幼儿识汉字。1,2岁就可以开始 (孩子不需要会说话)。可以使用中华字经的识字卡。
============
慢兔:你家老大也是很聪慧啊,一天学64个字,很少孩子能做到。
逸言妈妈:其实没有啊。《中华字经》越小的孩子学的越快。你可以试试看。小孩子的图像记忆非常好。用的是右脑记忆。
慢兔:逸言小的时候,喂养很难的时候,你还坚持教哥哥中文吗?
逸言妈妈:那时候放羊了。不过我用一个软件叫 anki,Smart flash card system. 装在电脑上,让他每天都把以前的字复习一下。这个软件有很多功能,比如可以根据你对哪些字记不住,就会重复的频率高一些。https://en.m.wikipedia.org/wiki/Anki_(software) 这个网站有一些介绍。当时,就是用这种方法让他保持,但是因为阅读不够,所以一直没有进入自主阅读。
另外在教哥哥的时候,除了《中华字经》,也用过其他的教材,比如马力平的中文教材,也弄了有几年级。我们的进度很快,几个月就读一个年级。我们也试过暨南《中文》,小孩子非常不喜欢。我是不主张学写字的。我觉得我们的时间很有限,孩子们的时间也很有限。我宁可让他们多花点时间在掌握阅读方面。
后来两个孩子到大概一千五百个字的时候,就进入瓶颈。那个时候边学边忘,边学边忘,那个时候就需要,让小孩子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比较自自主的阅读。我特别要推荐的就是,《高效中文》王鹏校长之前跟我介绍的“六读”的阅读方式。(http://www.gwcs-md.org/index.html)。“六读”的方式是在同一篇文章上,一读二读三读一直到六读。
第一读:听读,老师或家长读,学生用荧光比划出不认识的字词。
第二读:跟读,老师或家长读一个句子,学生跟读,学生并标上不熟悉字词的拼音。 第二读是最重要也是最花时间的。
第三读:学生自己读,老师或家长帮助关键的字词的发音,语调。
第四读:学生再次朗读,老师和家长把分词断句的地方明确出来。学生读过之后,家长或老师在个别句子,进行范读。
第五读:老师或家长进行再示范,并在不同的句子朗读上,语调不同,进行评书式的诵读。
第六读: 学生用评书的风格,再读一次。
进行“六读”之前,他们都是可以读书,但是不愿意读,必须得我逼在那儿。然后看的非常非常的痛苦。像我们老二是基本上什么时候拿过来,都能够大声地读出来,但是没兴趣,因为词汇量各方面不够,理解力不够。在这个不断重复的大量阅读的过程中,读了好几篇中篇小说,阅读字数应该有超过十万,二十万,就是大声朗读。效果非常非常好。我们就是差不多那个时候开始就能
进入自主的阅读了。
慢兔:每篇文章读六遍,会不会很枯燥啊。
逸言妈妈:我们没有用“六读”,我们是通过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,基本上是会读三遍。但是我跟你讲,不管枯燥不枯燥,重复非常重要。但是这个“六读”的话,识字量最好是一千五百个字,一千两百字也勉强可以。不然,里面生词太多读起来,非常辛苦。
慢兔:所以“六读”阅读法主要是用来增强语感,而不是用来识字的是吗?
逸言妈妈:嗯,“六读”的话主要是语感,断句,语调。还有泛读的时候,通过泛读也会认识很多很多的字。它不是精读的识字,识字不是最主要的目的。但是通过反复读那几篇文章,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字,多读,读到后面就都会了。
后来的话我还花很多时间让他们看金庸的小说,比如《射雕英雄传》,后来让他们听评书。现在让他们跟着评书一起读《射雕》。到目前为止老大已经读了所有的《马小跳系列》的书。所有的《老鼠记者》,还有《丁丁历险记》。其实很多东西他不一定都会读,意思也不一定都会理解,但他愿意读,而且读得挺轻松的。我觉得对我来讲,这就够了。我不要求孩子会写文章。我也不要求他们会写中国字,但是他们能打字,能用微信跟别人交流,可以打电子邮件。对我来讲,他们目前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住就够了。
慢兔:推荐一些孩子们爱看的书单吧。
逸言妈妈:小屁孩系列,淘气包马小跳,植物大战僵尸系列,丁丁历险记漫画(推荐大本的套装),老鼠记者系列 。除了老鼠记者还有一些没看(这套共有50册)这些书老大都看完了。猫和老鼠漫画系列,虹猫蓝兔七侠传,喜羊羊和灰太狼等漫画书 在读chapter books 前就愿意看。
老大也愿意看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,但是兴趣不比读中国小说的兴趣。 现在对武侠蛮入迷的。最近一边看射雕电视连续剧,一边重温射雕评书,一边看射雕的原著。 我打算再给他买几套金庸的武侠小说。 他听了射雕三部曲大概600百万字的评书,我觉得帮助很大。
另外推荐蔡志忠的漫画系列。 最后这套阿罗的书是绘本,孩子们非常喜欢。
还有类似这样的绘本。这些都是比较初级的读物。绘本以后,就是成语故事,寓言故事,民间传说,还有一些短篇一些的童话故事。
后来才开始读chapter books。我们家书很多,没法一一拍下来。就这样大概吧。
慢兔:已经很惊人了!那他们花这么长时间学习中文,读中文,会不会没有时间读英文。毕竟孩子们的时间也是有限的。如何在中英文之间找到平衡呢?
逸言妈妈:我觉得一般的孩子读英文都不是问题。我觉得美国的孩子挺幸运的,因为英文读物有太多太多他们可以读的有趣的小说。所以我是不太管英文阅读这方面。现在基本上每天至少二十分钟的中文自主阅读。一周要保证五天吧!其他就没有再管他们了。孩子阅读速度还蛮快的。我们家老大一本《老鼠记者》,一个小时不到就能看完。
因为时间实在是不够用,我只能说权衡啊。很多东西我没办法像很多的家长那样。他们希望孩子能写,能像中国孩子那样的中文水平。我觉得对我们家来讲,可能就不是太现实。如果我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达到那个程度的话,就牺牲了其他的很多的东西。
我是觉得学中文呢,还是要稍微平衡一下,别逼得太紧了,不然孩子会有逆反心理。但是呢,在瓶颈的时候,在需要有个突破点的时候,就要猛的 push 几下, 让他们突破了, 他们享受到的自由阅读的乐趣以后呢,就会舒服很多。最开始自主阅读也不是特别愿意,因为那个量积累不够。你积累到一定的量就可以了,比如说中篇看几十本,大部头的话啃一本下来,帮助非常大。
慢兔:你们家两个孩子中文这么好,又有了中国人的认同感,在与其他美国孩子相处的时候,会有不适应的情况吗?
逸言妈妈:我不觉得是问题。因为他们英文本身一点问题都没有。他们英文是母语。文化方面的事跟讲中文并没有关系,我觉得。会不会讲中文,跟美国人相处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。
文化认同,多少是有一点吧,我觉得。但是男孩子的话只要你体育好,社交一般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吧。我们家老二就很难了,因为他其实跟别的孩子也处的很好。但是他就是得用别的孩子喜欢的方式去跟他们相处,但是那不见得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,但是他可以迁就。
慢兔:逸言作为一个与众不同,在很多方面非常超前的孩子,在跟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,有没有被嫉妒和排斥的情况?
逸言妈妈:目前还没有觉得被同龄人排斥。他在学校经常会装作不懂。他因为生日是夏天的,又跳了一级,所以大多时候是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块儿玩儿。逸言性格很外向,也不是太敏感,他什么事情都不太往心里去。目前不觉得有什么影响。他也会和同龄玩一些 physical and silly games。比如就是跑来跑去,拿着一个棍子学 star war 比剑什么的。总的来讲,和其他7岁 孩子没有太大的不同。
慢兔:一般智商高的人给你的印象就是比较nerdy 情商不高。可是基于我的接触,逸言心智发展的很好,为人处世方面都礼貌周全,也愿意理解和帮助别人。这方面你觉得是孩子的天性,还是你平时有意识的培养。
逸言妈妈:这方面没有特别培养。 情商方面应该就是和普通的孩子差不多。 我们这段时间的感悟就是,不一定要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孩子,重要的是把孩子要带到神面前来,让孩子自己认识神,让神亲自带领他。
慢兔:那你在教养逸言的时候是怎么保持平常心呢?
逸言妈妈:是指对Ian的才能吗?就是知道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赐给的,没有什么值得骄傲和自夸的啊。 就是感谢主,荣耀归给神!
(非常感谢逸言妈妈的分享,谢谢。)
- 学习教育
祝贺7岁华裔儿童林逸言在美国国家级作曲比赛中获奖!专访逸言妈妈(上)
- 资源分享
免费phonics books下载 —幼儿英文识字从Phonics开始
那些合法而又免费的有声书资源 — free audio books
- 双语经典朗读:
分享一首关于爱的诗歌: Love is patient 爱是恒久忍耐
川普演讲《Think big, never give up》,原来这10条原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
- 和孩子一起读双语诗
(21)艾米莉.狄金森 Over the fence 栅栏那一边
- 鹅妈妈双语童谣
(20)Three wise men of Gotham 三个聪明蛋
慢兔,旅美华人,三宝妈,工程师,业余创作诗歌、童谣、童话。慢兔的窝 ,以原创为主,致力于发展中英双语教育,内容包括诗歌,童谣,童话,教育,书单推荐等。请长按下方二维码,选择“识别图中二维码”来关注。本文文字、音频、图片版权归作者及朗读者所有。如需投稿或转载至其他网站或公众号,请联系 慢兔(微信 id littleisknown). 谢谢。